科学育儿
家园心连手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致幼儿园新入园幼儿家长书
信息来源:      作者:     审核人:     发布日期:2017-09-06     浏览次数:

幼儿园新入园幼儿家长朋友们:

九月开学季,又有许多适龄幼儿松开父母之手,独自面对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离开熟悉的家庭小环境聚集到幼儿园大集体中,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可能会出现“入园不适应”现象,如离开家人时号啕大哭;在陌生环境里焦虑烦躁;因精神紧张而寝食不安,甚至身体不适等等。孩子尽快安心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喜欢上幼儿园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期待。

“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在每个新入园的幼儿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随着孩子对环境的熟悉、师生和同伴关系的建立、在园生活习惯的养成,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为了帮助孩子缩短“入园不适应”的时间,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向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孩子独立吃饭,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漱;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这不仅有利于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模式尽快接轨,而且能使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很能干,从而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体验短时亲子分离。在家里给孩子营造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客厅的一角,利用橱柜或桌椅隔出一个独立空间,让孩子体验在视线中感觉不到成人注视的情境,在那里游戏、看图书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减轻对成人的依恋感。

3.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特别是孩子的爸爸妈妈要和老师经常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及时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家长要熟悉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幼儿在家的生活和活动,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形成促进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

4. 指导孩子人际交往。没有人际交往就没有孩子成长,同伴交往尤其重要。有的家长让孩子待在家里,不外出和小伙伴玩,怕自家孩子吃亏,这种做法要不得。要多鼓励和指导孩子与邻居、社区同龄小伙伴玩耍。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说出来”跟小伙伴和家长、老师等成年人沟通,这样孩子可以及时有效地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和亲子关系。

5. 给孩子积极心理暗示。入园初期的亲子分离焦虑不仅表现在孩子身上,也表现在许多家长身上。我们需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免把担心、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当孩子对家长产生依恋不想去幼儿园时,很多家长往往会心软、动摇,而当孩子察觉到这种心态时,会强化他(她)不愿去幼儿园的想法。所以家长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温和而坚定地送孩子进幼儿园,并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

6.送孩子入园时果断和孩子分离。信任老师,尽快把孩子交给老师,离开孩子的视线,转移其注意力。有些家长常常因不放心而“一步三回头”,或是在教室里陪伴,或是过一段时间再来探望一次等等,这些都不可取,容易造成孩子因发现你的存在而再次产生情绪波动,还会对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7.引导孩子回忆在园的愉快经历。跟孩子一起回忆幼儿园中有趣的事,如“今天吃了什么东西,玩了什么游戏,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等”,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切莫问一些负面情绪问题,如“你哭了吗?”“小朋友有没有打你?”等等。

8.尽量坚持而不间断地送孩子入园。适应新环境、养成新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其长短与孩子的个性特点、已有习惯、家庭教养和幼儿园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坚持让孩子入园是缩短不适应期的关键,不要因孩子的哭闹或自己的心软而中断入园。幼儿总是在哭和笑园中成长的。

9.亲子共读,以故事启示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幼儿园的图画书,如《我爱幼儿园》《小阿力的大学校》《汤姆上幼儿园》《一口袋的吻》等,不仅是让孩子认识幼儿园,更多的是通过启发和引导,家长理解孩子的入园心理,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美好向往。同时,家长通过故事中的一些小技巧,联系孩子所在幼儿园的人、物和事,融会贯通,培养孩子对自己幼儿园的归属和依恋感。

家园一致、爱心相融。要相信老师会热爱每个孩子,公平善待每个孩子,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任何需求、意见或建议,都可以通过约见、电话、微信、电子邮箱等途径与老师及时沟通。沟通产生合力,理解温暖人心。让我们爱相连、手相牵,家园合力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的环境!

济南市教育局

201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