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程开发

名师课例
位置: 首页 > 阅读课程开发 > 名师课例 > 正文

张妤:当我们与诗相遇

作者:   时间:2022-02-07   点击数:

当我们与诗相遇

张 妤

诗,我指的不是唐诗宋词,而是现代诗。诗教,我想谈的不仅仅是教育,而是教化、影响。从读《一起读诗》开始,和两个孩子一起读诗的时间不长不短,已有近百天,有时是每日读一首,有时是一日读几首,本着完成打卡任务的初心,却收获了别样的惊喜。

《一起读诗》丛书主编李红云老师说:“在当前这个喧嚣的时代,纯粹的诗歌教育还是太少了。诗教意义重大,真正的诗歌可以让人拥有充实的灵魂,可以令人暂时地脱离世俗生活的琐屑,不至于因过度的忙碌而忘记仰望星空。”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是第一,却都没有经过岗前培训,靠什么去教养、去影响、去成就我们的孩子呢?我想,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便是充实自我,然后找准适合孩子的方法,与孩子共同成长。

“什么是诗?谁知道?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天空不是诗,天光才是诗……”当用适合孩子的语言,将抽象变为具象,孩子们读着这样的诗,就不会觉得读诗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你觉得我和孩子一起读诗很顺利很愉悦吗?也不是啊,我们有争吵、有哭泣。主要是我委屈的哭泣。起初读诗都是短短几行,勉强应付还能过关。待几日之后,看到冗长的即使很有趣的诗,比如“你从窗外看到/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很轻”,孩子们也会唉声叹气,产生畏难情绪和抗拒。为什么孩子不理解我的初心呢?在懊恼后,我决定先放下,缓几日再读。几天后,当我再和孩子一起复习之前读过的“想想你/花就开了”“在春天即使不快乐也快乐”“一声鸟鸣/把阳光叫得灿烂了”时,突然发现孩子面露喜色,还洋洋自得:“看,读得不错吧?”我心生欢喜,明白了读诗也要慢慢来,才能积蓄情感,充实彼此的心灵。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我的生活中,随身装一本诗集已成为我的新习惯。我和孩子在公园读诗,在餐厅读诗,在酒店读诗,在旅途中读诗,在可以读诗的任何地方读诗。很多人都说,孩子在近百天的时间里,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弟弟。但我心里总会辩驳,没有哥哥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怎会有弟弟的成长和进步?

我和大儿子在读《与李贺共饮》时,并没有向他介绍李贺其人,也没有了解作者背景,当他气势十足地说出第一句“石破!天惊!”时,我惊呆了:“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感觉。”好一个感觉,把李贺“诗魔”的气质拿捏得准准的。前期的积累,初现成果。读到末尾,“不懂就让他们去不懂,不懂,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我和孩子四目相对,相视大笑,这笑的背后是我们的坚持,是我们坚持的不易。

孩子们自此再没有厌烦读诗,似乎已习以为常。你若问,诗教的意义是什么?我会告诉你,诗教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持续推进,促进亲子共读,发展自我,特别是有利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读诗百日,见证了我与孩子共同进步的点滴,也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持之以恒的内涵。

“秋叶铺满草坪/像一片海洋/一片金黄的叶子的海洋/我想变成一条鱼/遨游其中。”这是五岁的弟弟写的诗《叶子的海洋》。“妈妈像一团火/甚至比火还热/妈妈像开心果/只要有她就不会伤心/只要有妈妈/什么都可能实现。”这是八岁的哥哥写的诗《妈妈》。我问他:“为什么你觉得我像一团火呢?”他害羞地说道:“因为想到你,心里就很温暖。”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深深的亲吻,任我的泪水沾满他的脸颊。读诗,让我们整个家庭温暖如春。读诗,让我们整个家族生机盎然。

这是读诗带给我,带给我们家的意外之喜。“与一首好的童诗相遇,有如远行中遇见一泓清泉,我们倦怠的身心在孩子般的新奇和愉悦里舒展开来;我们也仿佛乘着童年的翅膀,轻轻地飞翔起来。”儿童文学家方卫平所感,不正是对诗教意义的诠释吗?

李红云老师说:“读诗,读出声,闻乎耳,动乎心,入乎情。这样才能让这些闪光的文字润泽心灵,陶冶情感,久而久之,改变气质。”一起读诗,读诗的孩子气质佳。一起读诗,文字里是我们共栖的家园。坚持读诗让孩子们觉得诗歌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诗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的生活里。

一起读诗吧!让诗歌在浸润孩子心灵的同时,观照我们自己,共同成长。

一起读诗吧!慢慢将诗内化,每天都充满诗意,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也能创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诗来,尽管可能语言稚嫩,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美育。当孩子们与美好相遇,未来也将充满阳光。

(原文刊载于《教育新思维》2021年第12期,题目为《诗教的意义》。作者系《山西教育》杂志副总编辑)

百课诗文儿童经典美文课程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