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名师动向
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名师动向 > 正文

张幼琴-基于幼小衔接适应期的写字教学评价建议

作者:   时间:2021-08-17   点击数:

分项细化指标 丰富评价形式 提升评价效度

——基于幼小衔接适应期的写字教学评价建议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 张幼琴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其中学习能力的适应是该阶段的重要内容。《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要“指导儿童借助田字格把握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这无疑把一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然而,当下幼小衔接适应期的写字教学和评价却存在诸多“异化”现象。

一是“弱化”写字评价。识字与写字虽然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一起,作为评价语文学科素养的主要内容,但“写字”的地位却远不如其他几个版块。有时候以一张语文纸笔测试卷上的卷面分数作为一学期写字评价结果,有时候则以一次期末总结性写字比赛成绩来评价,有时候甚至根据学生平时的语文作业情况打个“印象分”。这样的写字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长此以往,反而会淡化他们的练字意识,无法及时巩固练字效果。

二是“窄化”写字评价。传统的写字评价往往是以一个等级评定学生的书写质量,而对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习惯、写字兴趣和素养等却缺乏相应的分项评价机制。实际上,书写习惯向来是学生写字的老大难问题,不良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更是造成学生书写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笔者曾对近百名一年级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质量做过调研诊断(见表1),可见忽视对写字习惯、写字素养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学生后期书写质量的提升。

表1:一(1)班学生书写习惯调研登记表(部分)

姓名

性别

书写

坐势

握笔

姿势

问题描述

书写质量

陈××

欠正确

不正确

头歪,右肘没打开,握笔过低过紧

写字过小、拘谨

孙××

不正确

不正确

弓背严重,手腕内扣

写字过小,竖画短小

周××

欠正确

不正确

胸贴桌子,拇指包食指

写的字笔画粗重,

金××

正确

正确

/

写的字工整,结构匀称

潘××

欠正确

正确

手肘悬挂,握笔过低

写的字大小不一,不整齐

三是“异化”写字评价。“书写质量”评价是许多一年级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热点。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有的教师在一开始的写字指导中就以写出“笔锋”来评价学生的书写,过早要求学生写字时的提顿、出锋,而忽视对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的正确指导。一年级学生手指骨胳、肌肉缺乏力量,过于精细和高要求的书写技巧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写字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幼小衔接适应期学生的写字应该如何教学,如何评价,做以教促学、以学评教呢?笔者试从指向关键能力的评价内容、基于学情诊断的评价方式和指向课堂改革的评价结果应用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指向关键能力的评价内容

(一)分项评价书写习惯

书写评价应包括书写质量和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包括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习惯的评价不能以一个终结性评价下定论,而要与常态化的评价和学情诊断相结合。如学生平时课堂中的坐姿、执笔姿势,完成作业时的书写态度、书写意愿等,都是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从表1中可以发现,一年级学生的书写姿势错误率高、情况复杂。如果书写评价能指向对写字姿势关键点的指导和握笔动作细化纠错,那么评价就可以引导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为此,笔者从“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距、二指圆、三指齐”七个维度(图1),分细节、小步骤地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行细化观察、分项评价,通过儿歌、口令等方法分解每个手指动作的具体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的书写习惯。

(二)科学评价书写能力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共有100个要求书写的基本字。教师通常会把这100个生字组成看拼音写词语让学生书写在田字格中。这样的评价内容缺乏专业的分析筛选,主观性较强,失去了书写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识字写字”在“评价建议”部分,特别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笔者仔细分析这100个基本字,发现书写能力的评价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笔法,二是字法。

笔法,即用笔,也就是要写好“评价建议”中的“基本笔画”。第一册中安排了22个基本笔划(第二册4个),可见笔画书写是幼小衔接适应期写字教学的重点。忽视笔画书写,会影响学生汉字书写的正确和美观,造成学生笔画记忆模糊,导致书写时随意增添或遗漏笔画的错别字现象。为此统编教材第一册特别注重笔画,在生字旁边标注新笔画,生字上方注明笔顺,语文园地一、五、八还安排了“书写提示”栏目,循序渐进地渗透汉字笔画、书写规则等知识。

字法,即结构,也就是“评价建议”中的“基本结构”,主要体现在合体字中,即合体字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穿插避让。统编教材第一册根据儿童阅读的字频,出现了23个合体字,较原人教版第一册的合体字,增加了15个。

    这些合体字中,有几个常用的、构字能力比较强的部首,如木字旁、提手旁,女字旁,单人旁等,是书写教学的重难点,是为书写合体字打基础。因此,评价时要十分关注此类独体字和相应部首的书写。此外,还有几类有鲜明结构特点的字,如横向等距和“果、里”,竖向等距和“雨、用”,上窄下宽的“鸟、马等。这些特殊结构的字可以通过对比辨析,引导学生发现共性,写好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再综合考虑一年级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速度,笔者从100个生字中筛选出25个字为书写评价主要内容(见图2),比较全面、科学地考查一年级的基本笔画和基本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写字评价的随意性。其次,评价书写纸的设计兼具作品展示功能,教师可把学生的作品展览在教室,生生互评,持续激发学生书写的信心和兴趣。

二、基于学情诊断的评价方式

(一)达标评定书写习惯

书写姿势主要通过分项达标的方式来评定。评价前,播放有关写字习惯的微课,利用视频定格、聚焦等功能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评价时,每班由2位老师共同评价,一位老师拍摄学生书写的全身照和握笔的局部照,作为评价实证;一位老师根据“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距、二指圆、三指齐”七个维度分项评定学生的书写习惯,在书写纸上即时评价。评价后,教师把学生的书写照片,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及时反馈给每位家长,形成家校合力,一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形成学生书写档案

学生完成25个字的集中书写后,邀请书法老师与语文老师一起对全年段的学生书写进行诊断式评价。教师根据“笔法”和“字法”两个维度,观察每个学生书写的25个字,评出学生书写最规范端正的字(“棒极啦”)和最需要改进帮助的字(“加油哦”),与学生的书写习惯分项达标评定,以及对学生书写的个性化诊断评语,一起录入学生书写成长档案(见图3)。家长拿到书写档案后,可以清楚看到孩子书写习惯存在的细节问题,可以了解纠正错误姿势的方法。这样的书写档案,既是对一年级学生书写情况的全面评价,也是对学生书写问题的个性诊断。

 

姓名:唐子轩

班级:一(1)班

书写姿势

握笔姿势

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安

一寸距

二指圆

三指齐

棒极啦!

加油哦!

 

       

老师寄语

子轩家长:

您好!近期我们进行了期末写字评比。正确的书写姿势是书写能力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今后的书写质量、书写速度和身体健康。书写姿势是需要持久关注的习惯养成,希望您在家能时时督促。握笔时食指拇指应该围成近似圆形捏住笔杆,用力的是食指和拇指第一关节的外侧小肌肉;子轩的问题主要是:拇指内扣,用力的是拇指的第二个指关节,所以没有达成“二指圆”、“三指齐”,且握笔过低。请您对照正确握笔坐姿指导纠正。另外,请为孩子准备适量的HB或B铅笔,并在离笔尖2.5厘米处醒目标注,谢谢您的配合。期待孩子的进步!

张老师

图3:一年级学生写字档案

三、指向课堂改革的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的学业水平,更是为了诊断、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写字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汉字书写除了有巩固识字教学的功能外,在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其背后强大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无疑有着更多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要重视对写字评价结果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并改进第二轮的写字教学,使评价结果可用、可推广。

(一)建立学生写字数据库,评价指向课堂改革

评价结果中的数据和实证非常重要,因为数据背后体现的是儿童不同的学习需求,是开展课堂改革的学情起点。

书写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本班学生的书写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如七项书写习惯,哪项指标达成率最低?100个生字书写,哪些生字学生书写错误率最高,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汉字书写最需要教师指导……这些数据和实证都是教师分析学情起点,开展二次教学的宝贵资源。

    教师可根据学生书写质量的数据统计(见表2)确定第二轮生字教学的重难点。针对近15%的学生掌握不好“鸟”“马”这类字上紧下松的结构(见图4),教师可思考提前干预的方式方法,创编形象的写字顺口溜来破解难点。如:马头小,马身壮,上窄下宽才精神。一折折在横中线,二折微微往左斜,底下一横略靠左,马蹄向前跑得欢。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使老师的教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经验,而成为具有实证思维、数据思维的有效教学。

表2 一年级学生书写能力数据统计(部分)

生字

优秀

27.27

25.17

24.01

20.98

20.05

19.35

18.65

18.18

17.72

17.02

须指导

4.66

5.36

3.26

4.2

6.99

4.2

7.93

7.93

4.43

7.46

生字

优秀

6.06

11.89

14.69

11.66

20.28

20.51

15.15

13.75

12.35

10.49

须指导

26.57

15.85

15.38

14.92

12.12

11.19

10.96

9.79

9.56

8.62

(二)建立学生书写档案袋,评价指向儿童成长

写字评价不能停留于一个终结性评价等级,而应重视评价过程,注重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写字习惯与能力的资料,记录学生在书写能力上的发展和成长。   

如上述写字档案中学生书写和握笔的两张照片,定格下了幼小衔接适应期学生书写评价的学校记忆,他们的书写照片加上教师评语和改进建议,以“家校联系信”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远比一个简单的书写等级来得有意义。为此,教师需要丰富、创新写字评价的方式方法,让评价真实、全面地记录每个孩子的成长。教师应用心地记录学生具有节点意义的书写经历,形成写字成长档案袋。如开学第一周,完成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入学教育”后,笔者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画等方式绘制自己的“名片”去“找朋友”(见图5),让新朋友在名片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找朋友”成功。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初入小学的孩子明白,除了说话以外,还可以用写字的方式进行沟通,从而使初学写字的学生体会汉字书写的意义。书写第一个汉字“一”时,笔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庄严的“开笔礼”,邀请家长来校观礼,并为自己的孩子把笔,让学生体验汉字书写的“从头慎重,端正到底”,并让父母与孩子书写第一个汉字合影,定格下他们语文人生中温暖而美好的书写瞬间。这样的写字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技能,而且逐步改变着学生对评价过程的经历方式,使之逐渐融入儿童的语文学习、学校生活,从而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

一年级幼小衔接适应期,是幼儿汉字书写一段不可逆转的学习历程,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指向书写习惯和书写能力的评价内容,运用达标评定和建立书写档案的评价方式,实施指向课堂改进和儿童成长的评价结果应用,有利于规范教师的写字教学,促进学生书写能力全面、可持续发展。

百课诗文儿童经典美文课程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