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谋远,智创未来——我校工程研究中心实现多项突破

发布日期:2025-09-04 浏览量:

今年以来,济南幼高专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校园智慧安全主题,持续推进产学研用创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至暑期末,已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科教融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以新突破和新业绩迎接新学期。

发布我校人工智能领域首个标准

我校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的团体标准《智慧校园安全平台架构建设指南》,已于2025年4月11日由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正式发布,并于2025年4月12日正式实施,标准号T/SDAAI 0002—2025,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官网可查。该标准是我校在人工智能和智慧校园领域制定发布的首个标准,在我校“人工智能+教育”科技研发和数智化转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标准以国家制定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及地方制定的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为基础,聚焦校园安全平台核心功能,系统性地规范了校园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应用平台、管理中心、终端门户及安全平台管理体系六大维度的建设标准,为教育行业树立了安全标杆,同时推动相关企业强化安全产品研发与系统集成能力,全面推动智慧校园产业向“安全优先”转型,助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该标准实施以后,从行业反馈看,得到我省学术界和科技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顺利通过省发展改革委“五年大考”

今年4月份至6月底,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系统性的运行评价。我校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迎接此次“五年大考”,联合共建单位山东大学和亚爱特软件共同组建运行评价工作专班,对中心的各项核心指标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整理,涉及共计14个类别、38个大项的指标,涵盖158项人员数据、35项科研成果数据、114项科研经费数据和213项设备清单数据,形成了长达1167页的综合运行评价报告,对工程研究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多维度、无死角、成体系的汇报。

经过7月份的公示,省发展改革委于8月份正式发布评价结果,我校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此次“五年大考”。省发展改革委本着“可上可下”的原则对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施行动态调整,本次运行评价撤销了20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资格。此次运行评价既是对我校工程研究中心的系统性考验,也是一次彻底的摸底自检,我校后续将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设。

获得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我校首个全国一等奖

今年6月至7月,我校工程研究中心选派研发工程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该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权威机构主办,并被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国家级A类赛事,是教育部和我校均认可的白名单赛事,在高等教育、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非常高的含金量,参赛队伍多来自本科院校。我校工程研究中心派出四支参赛队伍在国赛和省赛的三个赛项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本科院校队伍同台竞技,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工程研究中心在机器智能领域的探索研究,以及在机器人控制和视觉识别方面的技术积累,所指导的参赛队伍在全国总决赛城市道路识别赛项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且备受认可,既是高校师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国家级舞台,也是连接学术前沿与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对于培养未来科技精英、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落地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通过此次参赛,我校师生不但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带回了科教融汇和教赛融合方面的前沿经验,在充分体会“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产”的大赛核心逻辑基础上,尝试培养“能动手、敢创新、可协同”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此外,基于我校代表队的优异表现,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正在与我校沟通承办明年高职院校省级赛事的意向。

自成立以来,工程研究中心甘当我校创新转型的“桥头堡”,开辟项目化教学与工学结合的“试验田”,近两年探索出“科研竞赛双驱动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政企校研密切协同,用高质量数智化研发释放新动能;坚持科教融汇,贯彻校地融合,用多维创新激发新动能。面对当前人工智能大潮汹涌澎湃而来的新形势,工程研究中心正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用坚定且持续的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中心行稳致远的同时,运用“人工智能+”这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我校高质量转型发展提质赋能!

【来源:工程研究中心 编辑:杨明 责任编辑:陈玲玲】

联系我们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丹桂路2011号  联系电话:87207730 

信箱:jnpec@jn.shandong.cn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版权: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鲁ICP备18027219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2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