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水平,助力教学工作良好开局,2025年8月31日,学前教育学院在智慧教室301开展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汇报。会议由学院教学办主任张晓杰主持,教务处副处长席素梅、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勇及全院教职工参加。

根据现场抽签结果,老师们依次进行了汇报。首先,周悰老师进行《舞蹈基础》说课。她先分析课程定位,讲清这门课在专业里的性质、地位、作用与毕业要求的联系。教学内容上,既抓舞蹈基础训练帮学生养成好素养,又融入中国古典舞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还结合学生舞蹈基础、学习兴趣等做了学情分析。为实现教学目标,周悰老师使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介绍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练习、课后复习的流程,也提到了教学评价和反思改进,给舞蹈教学制定了清晰系统的方案,为《舞蹈基础》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了科学且系统的实施蓝图。

泮秋立老师分享了《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课程设计。她从婴幼儿所需的能量入手,分析学情时考虑了不同学生的潜力和不足,并精准设定提升学习能力等教学目标。泮老师深入剖析重难点并给出突破办法,教学方法融合案例、实践,还合理分配时间让环节紧凑。同时,她重视课程思政和双创融入,把相关元素和理念融入教学,最后泮秋立老师从教学评价和反思角度,为优化教学效果提供思路。

陈秀丽老师围绕《大学语文》开学第一课展开说课,内容全面覆盖课程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等核心教学环节。在阐述过程中,她紧密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清晰解读课程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人文认知中的重要作用,精准分析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状态与基础差异,科学设定涵盖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不仅帮助学生清晰、深刻地认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价值,确保其能在后续学习中有所收获,更为《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兼具实用性与指导性的清晰思路和可行方法。

程明超老师在介绍《普通话》第一课时,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与丰富案例,系统分享了多维度、可落地的教学技巧。这些技巧既聚焦课堂互动设计、学情差异化引导等核心教学环节,通过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为不同教学场景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具备极强的实践指导性,又融入了情景化教学、趣味知识转化等创新思路,将抽象知识点与生活场景、趣味活动相结合,让课堂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程明超老师的说课内容聚焦项目化教学,为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开辟了新路径,为其他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了宝贵参考。

展梦卿老师汇报了《婴幼儿游戏指导》的开学第一课。她以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包括如何紧密结合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以及划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块。在教学实施层面,她不仅分享了如何高效整合与运用多元教学资源、创新组织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宝贵经验,还着重强调了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同时,展梦卿老师提到需通过常态化复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分析原因并及时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更高效地达成培养早教人才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王清丽老师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进行了开学第一课的介绍,她首先明确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及对幼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聚焦学生理论掌握与实践技能水平,为教学提供依据,学习目标兼顾理论与实践。针对重难点,王老师提出案例拆解、小组研讨等解决办法,教学上采用案例分析、场景模拟等方法,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同时王清丽老师强调常态化教学反思是优化策略、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

汇报结束后,教务处副处长席素梅进行了总结,对此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予以高度表扬,称赞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分享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用心;同时鼓励教师们互相学习,积极汲取他人长处,追求教学相长。最后,席处长强调要不断打磨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的优化,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都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党总支书记杨勇对老师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同时提出建议,希望老师在课程上加强调研,设计量表让学生感受课程实用性,且课程阐述要清晰、教学流程要顺畅,教学设计要围绕“在哪里,到哪里,怎么到,到了吗”四个维度加强研究,构建闭环教学。杨勇书记还强调要强化教学评一体化,凸显差异化,以学定教,以学定评,与课程素养目标看齐,让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

此次教学设计汇报工作,为教师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通过促进教师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助力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成长,既为提升学前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教师能以更优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最终为学生获得更高效、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与成长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学前教育学院 作者:李雨晨 编辑:杨明 责任编辑: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