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济南市保育师职业技能资格培训班正式启动。本次培训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技能素养双维提升”为目标,在学前教育楼开展为期两天的集中教学,吸引长清区、天桥区共595名从业人员参与,为济南保育行业注入专业化发展新动能。

【前期筹备】PBL 项目式教学赋能培训体系构建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保育师培训项目,专门成立专班统筹推进,为培训全程保驾护航;学前教育学院创新采用PBL 项目式教学模式,将“线上 + 线下”融合体系与任务驱动教学深度结合,其创新性设计获儿童医院督导专家点赞认可。学院组建四个备课组,历经一个月集中研课磨课,将岗位能力标准精准拆解为具体项目任务,配套研发“实操工具箱”供学员在仿真场景中完成项目实践;线上同步搭建三级进阶学习体系,实现电子签到、在线考核等功能,题库根据学员进度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课程以行业真实案例为载体,通过“任务拆解—实操训练—成果复盘”的循环机制,推动学术资源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形成“学用一体”的高效培训体系。

【后勤保障】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无忧参训
学前教育学院以14 间标准化教室为基础,每班配置班主任与助理,构建 “即时沟通 - 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针对带幼儿参训的学员,特设亲子照料区并配备玩具与看护志愿者,为学员提供 24 小时热水、免费洗浴及医疗保障点,更针对过敏体质等特殊需求定制专属餐食。每日午餐免费供应荤素搭配的营养套餐,主食与靓汤科学配比,班主任从课堂跟班到宿舍巡查实行全流程陪伴,实时响应学员需求,以“家人式”服务贯穿培训全程,通过温馨保障缓解学习疲劳,助力学员全心投入学习。


【课程开讲】专业化教师团队打造三维教学闭环
培训课程以“理论讲解 + 仿真实操 + 案例研讨” 三维教学模式为核心,严格依据《保育师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与行业最新动态构建 “学做思” 一体化教学闭环。线下实训中,教师团队借助仿真婴儿模型搭建沉浸式实践场景,学员在培训讲义指引下模拟婴幼儿日常护理、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实操环节,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训练,实现 “做中学、学中做” 的教学目标;案例研讨环节聚焦保育工作真实难点,通过资深专家对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引导学员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线上教学创新采用“智能平台 + 定制课程”双驱动模式:平台依托海量题库与智能刷题系统,根据学员学习进度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由校内专家团队打造的前沿理论课程,通过可视化讲解与互动问答,助力学员夯实专业根基。这种“线下仿真实操 + 线上智能赋能”的融合式教学,通过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创新设计,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无缝衔接,为保育师职业技能提升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实效性的课程体系。


【多方高度评价】专业赋能获政府与学员双重认可
在济南市卫健委组织的线下督导巡查中,专家组实地考察课程设置、教材讲义及实训场景后,对培训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将高校学术资源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理论 + 实操 + 案例”三维教学体系、模块化活页教材设计兼具专业与实用,“教、学、练、评”一体化路径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尤其 PBL 项目式教学闭环设计有效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全国托育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参训学员同样好评如潮,不仅点赞“亲子照料区 + 志愿者看护”的暖心服务解决带娃难题,更盛赞教师团队以资深经验将理论与一线需求结合,通过仿真模型、实战案例实现高效教学,后勤“家人式服务”让技能提升与人文关怀并重。


此次保育师职业技能资格培训的启动,不仅为从业者搭建系统规范的技能提升平台,更以专业赋能为济南保育行业注入新活力,对提升全市科学育儿水平、推动保育行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学校将以培训为契机,“产教融合、医育结合”模式,通过整合优质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扩大培训覆盖范围,以校院两级协同发力的创新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保育人才梯队,持续以高校专业智慧赋能区域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学前教育学院 编辑:孙欣 责任编辑: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