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校的回忆
张 翼
我是济南师范十二级二班学生,原名张维桢,1935年秋在诸城第十三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济南师范学校。在济南师范求学中,学习了一些革命理论和进步书籍,思想上有了革命的萌芽,奠定了我革命一生的基础,因此学校的生活常常使我回忆,终生难以忘怀。
在这所山东著名的师范学校里,培育了许多新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当时学校地下党的工作和进步青年的活动是很活跃的,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活动。并与国民党特务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我在这些革命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再加上读阅了一些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书刊,革命思想逐渐树立与巩固。所以,我在1937年积极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以及支援东北青年南下的募捐活动。暑假回乡期间,组织学生暑期服务团宣传抗日,并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有党领导的高密县游击队,后来被国民党驱逐,108人有组织的流亡到徐州。1938年春经华中局军委批准,我们数十人参加了东北军,进行友军的争取和改造工作。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参加了连云港保卫战,以及为保卫武汉而进行的对合肥敌机场破袭战等战役,在国民党发动激烈摩擦之后,我们奉命撤出了该部队,回到山东省分局集训,1940年冬,分配到山东纵队保卫部工作。后来我们所工作的部队一个连和两个排,在党员和进步青年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我又调回了这个部队,任指导员、教导员、团主任,其间曾参加“甲子山战役”,并在战役中负伤。1943年6月,我进抗大学习,次年又调山东滨海支队25团任政委。1945年日本投降后,奉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司令命令,部队组成东北挺进纵队,我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随后部队改编为三个师,我任第7团政委,以后又调任师政治部副主任。
我所在的部队改编为第38军时,我任军政治部秘书长,其间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攻坚战”、“三下江南”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部队南下,到达湖南时,我因病转业离开了38军。以后任中南公安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防空军政治部主任。空防合并后,历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第六航校政委、空八军政委、空军学院副政委等职务。1985年5月,改任顾问。从入伍、入党到离休,在50多年中,一直作政治工作。
工作过程中,在北京、广州、兰州、济南遇见过不少济南师范的同学,如:孙正、吴云、王希坚、宫钧民、季刚、朱子统、王学文和张宜勤等。大家见面倍觉亲切,并一起回忆了当年在济南师范母校的学习生活和爱国斗争,大家都非常兴奋和怀念,值此庆祝母校建校90周年之际,回顾以往峥嵘岁月,更觉得很有意义。我作为一个老校友,衷心祝愿母校济南师范这所人才基地、师资摇篮,日益昌盛、壮大、发展。
(张翼,1935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空军指挥学院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