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  加入收藏
济师漫忆
发布日期:2015-03-27 点击量:

 

济师漫忆
 
臧克家
 
小时候,读私塾,上学较晚,18岁高小毕业后,考取了济南省立第一师范。
第一师范是五年一贯制,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改为三三制,前、后两期各3年。入学头一年,先住北园。这里,近靠胶济铁路,绿树清流,稻田藕花,一片乡村风光,但与故乡不同。当时就知道“济南潇洒似江南”,没到过江南,也就无法对照,只觉得眼前景色既熟悉又新鲜。
            在北园住了一年,生活纯朴,环境清幽,置身城市而无烦嚣之感。童年在故乡,见过大米而没有吃过,至于稻子,只闻其名而已。而今稻田一方方,秋风送爽,黄穗摇金;荷花池中,沷刺魚跃,这些入画景色,使我悦目赏心。晚饭之后,夕阳灿然,三二同学(如李广田、邓广铭等)布袜土鞋,悠然散步于村外,双脚踏上单股铁轨,东摇西摆,保持不坠……这些琐事,忆来情趣盎然。
第二年暑假后,我们搬到校本部——泺源书院,这书院虽不宏伟壮观,却也颇具规模。
校门对着繁华的大街,一道长长的甬道直通校舍,左手一块高七八尺的铁矿石,像庄严的卫士。校长王祝晨先生,思想进步,办学开明,所聘教师,大都来自“北大”、“清化”。他学习蔡元培办学的精神,兼容并包。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学校里革命活动、文艺思潮很高涨。王尽美、庄龙甲两位革命前辈和烈士不说,我同班同学,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就有好几位,他们朝气勃勃,精力充沛,课余跑工厂作工人运动。刘照巽同学功课优秀,活动力强,每到傍晚,我们许多同学踱到大门口去消散一番,外人讽为“吃官馍馍,晾肚子来了”。就在这时,总看到许多工人坐在一块地上,听他指着黑板兴高采烈地讲课。
我们有个“书报介绍社”,定购京沪出版的大批进步书刊供同学们选购。在旧军阀张宗昌武力镇压,强迫“读经”的情况下,这些书刊就是点燃革命思想的火种。学校当局冒着风险,请了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和革命人物到校讲演。为应付场面,也请了几位行将如木的遗老讲《诗经》、《孟子》。1925年,我们全体同学到省议会听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讲演,他的一把长须,音调情态,至今仍历历如在目前。
我开始爱好文学,也学习涂抹。订阅了六七份杂志,买了许多文艺书籍,他们都成为我精神上的财宝。有一次风声紧急,张宗昌向学校指名要人,并声言要对学校进行大搜查。我们顿然陷入紧张空气之中。烧信件、焚禁书,挖开破地板向里面塞心爱的书籍,过去嫌它少今日嫌它多了。一时到处火光熊熊,纸灰飞舞,人心惶惶。
在黑暗的社会里,高压的政治下,心中怨愤难言,常在晚饭之后,与4位知心朋友,站在鹊华桥上眺望,然后去大明湖上荡舟。舟子,大都认识了,用不着讲价还价,跳上去就开船。荷叶田田,红花朵朵。小舟冲开去,到铁公祠下停泊。时间越久,游人越少。最后,天上明月与人间孤舟共徘徊了,环境幽静,好似宇宙之间只有我们这几个了。于是,打开纸包,酒瓶对口,佳肴在手,或静默,或低吟,忽然一声长啸,如胸中雷鸣。同学年少,风华正茂。王莼能画,王君荣能文,孙韵黎才高傲物,风格特殊,曹星海多情善感,饮酒过量,呕吐不止,吐出的食物少而红血多,他参加广州起义后,为革命牺牲成为烈士。
‍‍‌……
风云驰骤,80年往事,已成陈迹,如今追忆起来,无限感慨,多少情意!
 
摘自2002429日(星期一)《生活日报》
(臧克家,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著名诗人。)
热点链接
版权: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丹桂路2011号  信箱:jnygzscc@126.com 邮政编码:250307 联系电话:87207750 鲁ICP备0500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