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武术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个学期里面使学生能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武术理论知识和技术。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
4.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武术套路习练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功、徒手套路,并能持之以恒的加以习练,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以一学期36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百分比(课时分配比重)
|
理论
|
4
|
10%
|
基本功
|
6
|
25%
|
素质
|
3
|
二十四式太极拳
|
16
|
60%
|
五步拳
|
5
|
考试与考查
|
2
|
5%
|
四、教学大纲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武术运动概述
2.武术运动简史
3.武术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4.武术拳术、器械的基本技术要求
5.武术的分类及基本功、基本动作
6.武术竞赛基本规则及裁判法简介
7.武术理论知识窗
(二)实践部分
1.基本功
压腿、压肩、涮腰、正踢腿、侧踢腿、斜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踢冲拳、仆步穿掌、仆步抡拍、正拍脚、侧踹腿、
2.武术套路
(1)五步拳
(2)二十四式太极拳
五、推荐参考书目
张瑞林,《体育与健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8
《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太极拳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武术套路教学周历
课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点
|
一
|
1.武术概述
2.长拳理论
3.体能恢复
|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武术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2.相关武术专业知识应结合课堂教学教授。
3.采用相应的体能恢复手段,让学生体能得到相应的迅速恢复。
|
二
|
1.专项游戏
2.学习武术基本步型
3.学习武术基本手型
4.学习手型变换操
|
1.采用正面、侧面、背面等多种示范面,并根据不同的动作采用不同角度的示范。
2.基本步型:弓步、仆步、马步、虚步、歇步;基本手型:拳、勾、掌。
要点:
(1)拳: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拳握紧,拳面平;
(2)勾:五指撮拢,屈腕;
(3)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于虎口处;
(4)弓步:前弓腿,膝关节垂直达脚背而不超过脚尖,后蹬腿蹬直,脚跟不要离地;
(5)仆步:全蹲腿,大小腿靠近,平铺腿伸直,脚不要掀起;
(6)马步:两大腿水平,两脚尖向前,膝关节垂直线不要过脚尖;
(7)虚步:后大腿水平,上身不过于前倾;
(8)歇步:臀部坐于后腿小腿上,后腿顶住前腿。
|
三
|
1.理论知识窗(1)
2.学习正踢腿
3.学习侧踢腿
4.学习“五步拳”1—3动(左方向)
|
1.通过知识窗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武术知识(以后课同)。
2.武术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应贯穿于武术课的始终。
要点:
(1)踢腿脚尖要勾紧,膝关节要直,脚尖踢近前额;
(2)支撑腿要直,脚跟不要离地,上体正直;
(3)并步抱拳:抬头,挺胸,头向左甩,形神结合;
(4)弓步冲拳:弓步到位,冲拳有力;
(5)弹腿冲拳:弹腿要高,不要后坐,上下协调一致。
|
四
|
1.专项游戏
2.复习前三次课内容
3.学习正压、侧压腿
4.学习压肩
5.学习“五步拳”4—9动
|
1.复习内容基本功部分可利用准备活动阶段完成(以后课同)。
2.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加强动作规格要求。
要点:
(1)正、侧压腿要勾脚尖、膝伸直,不要曲腰躬背;
(2)压肩动作挺胸、踏腰,动作充分;
(3)马步架冲拳:吗不规范,上下协调,动作连贯;
(4)歇步下冲拳:靠腰带动转体、歇步、抱拳、冲拳动作要连贯合一,定式时要挺胸、踏腰;
(5)提膝双推掌:双掌右推应从胸前发出,提膝要过腰;
(6)仆步穿掌:下蹲成仆步与甩头、穿掌一气呵成,形神结合;
(7)虚步挑掌:虚步重心要低,重心落于右腿,挑掌有力;
(8)并步抱拳:动作同起势。
|
五
|
1.理论知识窗(2)
2.复习前四次课内容
3.学习斜踢腿
4.学习里合腿
5.学习“五步拳”右向动作
|
1.基本功练习时可采取纵队行进完成,要求前后动作紧凑,队形整齐。
2.复习内容应强调动作规格,养成良好习惯。
要点:
(1)动作同左方向相同,唯方向相反;
(2)动作连接要紧凑,节奏合理;
(3)里合腿:踢腿从体侧起腿,摆动幅度要够;
(4)斜踢腿:踢腿方向向异侧耳前方向,其它同正踢腿。
|
六
|
1.专项游戏
2.复习学过的内容:手型、步型、及变换
3.复习所学柔韧性素质练习
4.复习所学腿法
5.复习“五步拳”全套动作(左右方向)
|
本次课为阶段性总复习课。
1. 老师领做;
2. 老师说要领,学生做动作;
3. 老实说名称,学生做动作;
4. 分组练习,老师个别指导;
5. 统一动作规格,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
6. 初考套路一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找出问题,课后重点复习。
|
七
|
1.理论知识窗(3)
2.巩固所学动作,提高动作规格
3.“五步拳”考试
|
1.方法:见“考试评分标准与方法”
2.标准:见“考试评分标准与方法”
|
八
|
1.专项游戏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五步拳”
4.简介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5.学习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和基本手型
6.学习太极拳的重心移动
7.学习“起始——白鹤亮翅”动作
|
1.用背面、正面、侧面多种示范而面相结合,并据不同的动作不同角度示范;
2.本步型:弓、仆、马、虚、丁步:基本手型:拳、勾、掌;3.动作移动,首先要移重心,重心要保持平衡,速度均匀;重心移动可采用向前、向后、向侧、外撇、内扣、转体等方式练习。
要点:
(1)起势:头颈正直,下颌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集中;
(2)左右野马分鬃:上体不可前俯后仰,两臂保持弧形,转动以腰为轴,弓步与分手动作速度要均匀一致辞沉肩坠时;
(3)白鹤亮翅:重心后移抬左脚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提按要协调一致。
|
九
|
1.理论知识窗(4)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五步拳”
4.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
5.学习“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动作
|
1.改进提高上次课所学的内容;
2.采用边示范边讲解、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相结合;
3.结合介绍动作击技方法,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接受。
要点:
(1)搂膝拗步: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松腰、送胯、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
(2)手挥琵琶:身体要平衡自然,沉肩垂肘,肩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回收要协调一致。
|
十
|
1.专项游戏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五步拳”
4.复习上两次课所学内容
5.学习“倒卷肱——左右揽雀尾”动作
|
1.复习时可采用教师领做,骨干学生带做等方式,教师进行个别和集体指导;
2.学习动作时采用先分解,后完整教授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腰部动作,强调动作时以腰带臂,腰是中枢。
要点:
(1)左右倒卷肱:前推手不要伸直,后撤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稍大些,便于下面做动作;
(2)揽雀尾:包括掤、捋、挤、按四动作,掤两臂成弧形,捋须随腰转动走弧形,挤上体要正直,按两手走曲线,腕立与肩平,两肘微屈。
|
十一
|
1.理论知识窗(5)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五步拳”
4.复习上三次课所学太极拳内容
5.学习“单鞭——单鞭”动作
|
1.学习时可采用分段复习的方法,教师对个别动作进行纠正和重点复习;
2.采用分组相互观摩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要点:
(1)单鞭:上体正直,松腰,完成时,右臂肘微下垂,两肩下沉,左手推出时掌随身体转动边翻边推,上下协调一致;
(2)云手:此动作难度大,应采用分解示范,先掌握上肢动作,在上下协调完成,身体转动要以腰膝为轴,松胯,重心平稳,臂随腰转动而运转,自然圆滑,速度缓慢均匀,下肢移动重心要稳定。
|
十二
|
1.专项游戏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上面课所学太极拳内容
4.学习“高探马——双峰贯耳”动作
|
1.复习时可采用教师先领做一遍,然后教师说动作要领提示学生做动作;
2.学生独立做动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动作;
3.学习新动作教师先做完整动作,让学生初步了解,然后分解,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着做动作直到完成。
要点:
(1)高探马:上体自然正直,双肩下沉,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身体不要起伏;
(2)双峰贯耳:完成时头顶正直,松膝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
|
十三
|
1.理论知识窗(6)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上面课所学内容
4.学习“转向左蹬脚——右下势独立”动作
|
1.复习采用与上次课相同的方式;
2.让完成动作较好的骨干学生表演;
3.学习新动作时让学生做到“听、看、做”相结合。
要点:
(1)转身左蹬脚:与右蹬脚相同,方向左右相反;
(2)左下势独立:右腿全蹲时,上体不可过于前倾,左脚伸直,脚尖里扣,两脚全脚掌着地;
(3)右下势独立: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步,独立时上体正直,肘膝相对。
|
十四
|
1.基本功练习
2.复习上面课所学内容
3.学习“左右穿梭——闪通臂”动作
|
1.复习内容同上次课;
2.学习动作因有前六次课做基础,本次课动作相对难度较小,课注重让学生体会动作特点。
要点:
(1)左右穿梭:完成姿势面向侧前方,手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上肢动作与弓步松腰要协调一致;
(2)海底针:身体要先向左转,上体不可太前倾;
(3)闪通臂: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全伸直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协调一致。
|
十五
|
1.理论知识窗(7)
2.基本功练习
3.复习上面课所学内容
4.学习“转身搬拦捶——收势”动作
|
1.学习时采用集体复习、分组练习,然后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纠正;
2.新学动作还应采取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本次课的“转身搬拦锤”动作难度较大,重点教授。
要点:
(1)转身搬拦锤: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臂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微屈;
(2)如封似闭: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可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过肩;
(3)十字手:两手分开和合抱史阿身体不要前俯,站起身体自然正直,头微上顶,下颌微收,沉肩垂肘;
(4)收势:两手下落,全身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呼吸平稳后左脚收到右脚旁。
|
十六
|
1.基本功练习
2.复习巩固简化太极拳完整动作
3.简介太极拳技击方式
|
1.教师领做;
2.教师说要领学生做动作;
3.教师说名称学生做动作;
4.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结合讲解技击方法,加深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和理解。
|
十七
|
1.理论知识窗(8)
2.复习太极拳完整动作
3.试考:公布考试标准
|
1.主要采用独立练习的方法,教师个别指导;
2.教师集体统一动作,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
3.试考一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找出问题,课后进行重点复习。
|
十八
|
考试
|
“考试评分标准与方法”
|
武术考试内容、标准和方法
一、考试内容
综合技术评定:“五步拳”、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考勤、上课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进取精神、提高幅度等。
二、评分标准
“五步拳”、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考试评分标准
分 值
|
考试标准
|
9—10分
|
演练熟练,动作规范,劲力协调,符合动作要求,精神饱满,风格、特点体现明确。
|
8—8.9分
|
演练比较熟练,动作较规范,劲力较协调,较符合动作要求,精神较饱满,风格、特点较体现明确。
|
7—7.9分
|
能够基本完成演练,动作基本正确,基本符合动作要求,能基本体现武术套路风格特点。
|
6—6.9分
|
套路完成差,动作规格完成差,风格特点体现不出来。
|
6分以下
|
凡不能独立完成演练。
|
注: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评分后按比例换算成绩。
三、考试方法
考试采用一次性考试,独立完成,老师严格按考试标准客观予以评分。
四、分值比例
简化太极拳50分(占总分50%),五步拳30分(占总分30%),上课综合表现20分(占总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