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网
音乐教育专业
2025-04-19 14:07   审核人:   (点击: )

音乐教育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职业为导向,将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贯穿育人全过程,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在教育教学中,创新“1234”实践教学体系,推进AI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教育数字化与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形式,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实践导向、一专多能、校校合作、综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费学制

学费8000/年,学制三年。

二、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截止2025年,音乐教育有7个高中起点的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共230人。专任教师39名,校外兼职教师4人,生师比为18:1。博士学位5人,硕士以上学历20人,占比58%。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占比32.5%。拥有市级优秀教师1人;文化艺术行指委1人;山东省美育专家库专家5人;校学科带头人1人;2人被聘为互联网+教师发展工程小学音乐学科省级培训专家;2人被聘为济南市薄弱学科小学音乐教育培训专家。

近三年,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课题立项27项,著作14本,论文10篇,精品课4门,专利3项、教材2本。  


三、教学设施完善

(一)校内实训基地

演播厅1间、声乐表演实训室1间、器乐表演实训室1间、民乐排练实训室1间、合唱排练室1间、舞蹈技能实训室8间、声乐技能实训室8间、数码钢琴教师3间、智慧教室1间、钢琴个人研修室260间。

(二)校外实训基地

音乐教育专业与济南市近40所小学签订教育实习协议,作为校外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为我校学生教育见习、实习课程提供保证。

二、人才培养特色

(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结合OBE理念,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创新“一根本、两模式、三原则、四管理”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发展以德技双修为根本原则,在“音乐教学能力训练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模式”两级人才培养模式下,秉承“灵活选择、数字赋能、岗课赛证”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四段递进”(课程实训、比赛实训、证书实训、岗位实训)的课程实训方案。融合课程、班级、学院、学校四级管理,培养专业精深、技能扎实、素质全面的创新卓越音乐教育工作者、文化服务工作者。

(二)设计数字赋能课程

目前专业内所有课程均已搭建线上教学平台,覆盖率100%。利用音乐软件辅助教学,Ear Master 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利用“有谱么”等实用音乐教学 APP,辅助学生便捷化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

(三)构建“四段递进”的课程实训方案

课程实训以项目化形式开设声乐、器乐、舞蹈、和戏剧四大模块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实践内容的空间,提升自主表现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证书实训:主要包括音乐教师资格证、1+x证书、技能类证书等。

岗位实训:为加强岗位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中设置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岗位实习三个实习实践环节。

大赛实训: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需求和实践要求,立足创新,实施“岗课融通”理念,将工作任务课程化,“课赛融通”,赛教一体化,“课证融通”,育人评价综合化。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形式等方面根据各级各类大赛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促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

五、校企合作

(一)基本情况

音乐教育专业与多家艺术机构、小学及文化企业开展合作。与艺术培训机构采用“订单式”培养,同小学构建“实习 + 教研”模式,同时与文化企业以项目合作形式,参与音乐制作、演出策划等。

(二)人才共育

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就业对口率提高。例如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为“艺术乡建——助力音乐特色小镇建设”,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同实施推动本项目的完成,进行乡村振兴艺术宣讲、公益讲堂等,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拓宽就业渠道。

六、比赛获奖

音乐教育专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果丰硕,世界级: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奖1项;国家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山东省从业技能大赛、山东省师生基本功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省级一等奖15项,省级二等奖16项,省级三等奖11项。优秀组织奖5项。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热点关注